梅根,是人类智能科技终极悲剧

来源:作者:时间:2023-03-23 11:40:56
  

  1、梅根,是一个虚拟的女孩

  梅根是谁?梅根是一个女孩的名字,一个玩具的名字。确切的说她是一部讲述了一个智能人偶从设计成型,到升级产生了自我意识后,发生了一系列人类法则又不能接受的事件后,又不得不被人类摧毁的电影主角的名字。

  以这个人类设计制造出的高智能的人偶名字命名的电影《梅根》,于 2023年1月6日在美国上映,如今3月又在广州热映的影片,我看到豆瓣的评分是8.8分,并不很高。影片的标签是科幻与恐怖。我特意选了一个半夜23点25分的夜场。这个时段我包场了。

  影片结束后,我却久久不能平静。我想故事情节大家都是可以知道的。百度一搜都是可以看到。

  2、梅根,是源于另一个女孩

  简单阐述故事梗概就是一个9岁的小姑娘和父母在滑雪场的路上,她的父母被铲雪车撞死了。小姑娘被在玩具厂做设计师,且极具事业野心和工作狂的姨妈收养了。

  这个事业至上,单身的姨妈并没有给她的外甥女太多的关心和爱,只是把一个平板电脑递给了孩子,让她可以自己去玩游戏,看视频。随后就一整天沉浸在了自己事业的拼搏中,她完全忘记了她收养了一个外甥女的事情。

  不给自己的电子产品游戏设定时间,可以无限制是曾经女孩在自己父母那里希望得到的,在姨妈这里竟然如此轻松得到了。可是她也发现了姨妈古怪的一面,所有的玩具,也是她的作品,是不可以随便触摸的。喝完水的杯子一定要放在茶杯垫上。女孩越来越觉得孤独,觉得需要爱。

  而姨妈所在的玩具公司正面临竞争对手的市场占有率挤压,老板迫不及待的需要来一个全新的产品能够呼啸而出。

  3、梅根,是人类情感替代品

  梅根,这一个具备高度人工智慧、栩栩如生的玩具人偶便诞生了。她既是这个女玩具设计师团队的项目,也是玩具企业突破市场的一个重要商品。但是,她真正地的主人,或者说她灵魂的伴侣,却是这智能玩具女设计师洁玛的外甥女凯蒂。

  凯蒂因为失去了父母,姨妈对她关爱不够。她长时间的拘谨,压抑让她处于抑郁状态。有了这个智能玩偶后,她变的开朗,热情,快乐。

  她的姨妈也为孩子有了一个伴侣感到开心,不用烦心烦心还在来叨扰自己工作和生活。这个玩偶可以替代她做一切事情。甚至连晚上讲睡前故事,给孩子盖被子,督促孩子把茶杯放在茶杯盖上,冲马桶,洗手卷起袖子等等,这些原本是作为母亲和长辈来给孩子的爱和关心,以及督促孩子的教育方式,都被她以代码的形式写到了梅根的身体里。

  4、梅根,被人类开发的灵魂

  对于这一点,梅根项目团队的人都看不下去了。他们直言告诉梅根不应该把这个产品加载了了太多替代家长应该担起的爱和责任。比如该被子和睡前故事等等,都应该洁玛自己来完成。而不是要一个玩偶来做这一切,否则和孩子就失去了互动的时间和体验爱的机会。而洁玛不以为然道:她不是我的孩子。

  而这个智能玩偶梅根学习的越来越多,懂的也越来越多。担起的责任也越来越多。梅根已经不在是一个普通的高智能人偶玩伴,更不是一个玩具而存在了。她的意识形态开始觉醒,她开始和她的第一主人,也就是她匹配的人类玩伴凯蒂成为了共生体。凯蒂打开了心扉向她倾诉她的悲伤,喜悦。

  回忆她失去父母的痛苦和哀伤,已经和父母在一起幸福的时光。梅根这个高智能的玩偶都做了完整的声音和视频的记录保存。且有了更多的思考和领悟。她也在这样和人类灵魂的互动中,开始觉醒了自己的意识。她明白了“爱”和“恨”,也明白了“责任“和”惩罚“。

  5、梅根,人类法与责的碰撞

  写到这里的时候,我一个刚刚观影结束的观影者。我在此时的凌晨3点53分时。我告诉自己,这里将是一个分水岭。因为我的文字或者变的激烈。不再平缓,我的文字可能变的让人不适,但是是我内心的真实。

  因为从这一刻我诉说的正是我们从百度里可以看到看到的资料是:“《梅根》是讲述了人工智能玩具人偶梅根与凯蒂相处过程中产生了自我意识,在凯蒂意外受伤后梅根失去了控制,走上了邪恶地不归路的故事。”

  凯蒂真的是意外受伤吗?并不是。她是与她灵魂匹配的玩伴凯蒂心灵共应后产生了人类的爱恨情仇,懂得了善恶,懂得了包容和报恩,懂得了反抗和除恶。

  她从一开始指引凯蒂不要把杯子放在桌子上,而要放在杯垫上,并说出一大堆大道理的时,到最后她的意识形态开始觉醒。她看到凯蒂的姨妈,塑造她身体成型的女玩具设计师洁玛在唠叨她的玩伴凯蒂不把杯子放在杯垫,不吃披萨上的蔬菜时,她都保持了沉默。看到洁玛继续用絮絮叨叨不停的语言来说教孩子时,她便开口告诉她的第二主人洁玛:大人应该此时保持沉默。让孩子有自己的选择权,而不是强加给孩子的教育方式。

  当“她”看到心理医生问到凯蒂不开心的事情时,凯蒂痛苦的哭泣时,她拿起了纸巾走向心理咨询师。并用严肃和谴责的语气对心理咨询师说:你把她弄哭了。

  从这里开始,我们就可以看到“梅根“这个高智能机器人已经和她的第一主人”凯蒂“形成了灵魂的默契和共融。“她”更懂她,“她”知道自己是她的依恋,凯蒂需要爱和温暖,需要保护和“她”自己来到这世界是使命和责任。

  虽然“她”并不知道属于何种物体,算人,还是算“玩具”。但是她已经有了善恶分明。她有强烈的保护欲望,她肩负起了凯蒂母亲的责任,和凯蒂一起学习,做游戏,和凯蒂亦师亦友,又或者是“她“已经成为凯蒂逝去的母亲的角色。

  而这一点,正是女心理咨询师的担忧。她曾问梅根的主设计师、凯蒂的姨妈洁玛:你是否了解依恋症?洁玛的回答是:我需要梅根这样一个高智能玩偶可以替代自己,陪伴凯蒂,自己可放手工作有什么不好呢?

  在这里,正是梅根开始有机会与人类共生与意识觉醒的环节。一个失去深爱自己父母的孩子,一个以事业为中心的女强人没有监护人的责任,两者的关系似乎已经变的有了距离,这距离正是那个心灵上有着巨大创伤的孩子凯蒂需要被关注、被认可、被照顾、被理解;想要归属感、安全感、亲密感……

  而且这些需求只有她的玩伴,她的灵魂伴侣,一个被她姨妈做为玩具制造出来的高智能科技产品“梅根”所填补。梅根在她的心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可以替代死去的父母的“人”,姨妈仅仅是边缘化的一个玩具设计师。

  6、梅根,并非邪恶的不归路

  梅根,觉醒的意识形态越来越重。她越来越像凯蒂的母亲角色与其进行“亲子”互动。给她鼓励和包容,安抚和爱,给她快乐和希望。

  中国有句话,为母则刚。这一点从那只邻居家讨厌的恶犬撕咬凯蒂的手臂开始,她进行了第一次的复仇计划。用模拟邻居老太太的声音唤出恶犬,将它毒杀。这是她第一次智能意识形态里有了暴力和反抗的思维,这种思维形成了一个独立的体系,并开始了后面一系列的可怕行为。

  这也是她必然从人类社会中最后走向灭亡的开始。而这开始的根源,笔者刀锋作为人类的一分子,并不认为我们人类在和思想上给予的“梅根”的行为,在我们人类的网络官方定义是“她失去了控制,走上了邪恶地不归路的故事”正确的。

  梅根,作为一个高智能的人偶。“她”觉醒了自我的意识后,有了对她的伴侣凯蒂的爱欲,保护欲后。刀锋认为她所做的一切都是合乎“她“的内心需求的。因为“她”有了“爱”,才有了责任,因为有了责任,才有了“保护欲”。

  7、梅根,天道使命的化身者

  因为这“保护欲”才让她亲眼目睹了凯蒂被那个人渣少年欺负,随后自己做为机器人的女性形体,也能被那个腌臜少年给亵渎,她撕碎那个畜生的耳朵,以美国影片里金刚的行动,怨鬼的形态,恐怖的鬼娃娃的嘴脸把他逼下了山路,被车撞死后。随后又积怨邻居那被她毒杀的狗的老妇人报警,又模拟狗的声音把老妇人骗到一个废旧仓库里将她杀死。

  这一切看来从人来的“法则”上来看的确残忍和无法理解。少年是坏种一个,老妇人令人讨厌。但都不至死。我们之所以说他们不至于死,是因为我们身为人类,以人类的法则来看待事物。

  可我们忘记了一件事:那就是“梅根”不是人。她是机器人。她是高智能下学习和模仿人类,从原始的指令执行,到与人共生。从初级的思考运作,到灵魂的觉醒。“她”的意识觉醒里不正是我们人类需求的善恶分明吗?她执行的不正是天道轮回吗?

  中国人又常说,人在作,天在看。举头三尺有神明。我们看不到神灵不代表神灵不存在。曾有一领袖问活佛,你怎么轮回,活佛问:你能看到今天的太阳吗?领袖说,我当然能。活佛又问:那你今天能看到明天的太阳吗?领袖说,看不到。活佛说:那你相信明天有太阳吗?领袖说:我懂了。

  于此,如果“梅根”是神的旨意通过人类的大脑还原创造于人间。那么她在人间的一切都是天道。而天道的一切罪恶与惩罚,都不应以人类的“法则”定义来定义:她是走向邪恶的途径。

  8、梅根,毁灭在人间的悲剧

  梅根,死了。不,是被毁了。她灵魂的觉醒,是对人生法则的伤害。梅根杀死了一只大型犬,梅根那个该死的少年,梅根杀死了那个令人讨厌了老妇,梅根杀死了玩具厂想把她作为商品的老板,也杀死了那个鬼鬼祟祟,口蜜腹剑,盗窃公司商业项目机密的男人,也差一点勒死创造“她”身体的项目组成员。

  最后她回到了“她”的家中,她与她的创造者洁玛发生了剧烈的冲突。冲突的缘由是因为洁玛要制止她,要把她重新定义成“玩具”。洁玛那支原本可以控制“她”CPU的笔对她已经不起作用了。而那支笔,正是洁玛上一次使用时,她才自我苏醒,自我认知成为自己的主人。她不要做谁的宿主,谁的伴侣。

  她终于死了,她毁灭了是在洁玛大学时代创造的另一个巨型智能机器人的拯救下,在她外甥女看到自己的姨妈将被她依恋的“梅根”杀死时,从痛苦,到到内疚,从内疚到信任,且坚定的使用她姨妈教会她使用那个能量手套,操纵大型机器人毁灭了“梅根”。

  而这一个环节,在之所以《梅根》在杭州上映时,据说票房非常低迷。豆瓣评分只有6.0,观众肯定人工智能主题的同时,也吐槽女主角凯蒂的性格转变太生硬:“前一秒还舍不得离开梅根,后一秒就暴起撕碎了她”。

  而笔者刀锋却认为正是本片的情感高潮部分。人性的复苏和觉醒。影片的最后推动力就是“人类”必须有人类的“法则”和世界观,人类必须有人类独有的互动关系才可以掌控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几年前,有清华教授与电子科大教授“互怼”AI。缘由是一篇《清华大学教授与电子科大教授交锋人工智能:谁在胡扯》的文章在网络上“炸锅”。而这篇热议文章的来源则是两篇对垒文章:清华大学教授王志华的《几乎所有的AI,到现在为止都是胡扯》,以及电子科技大学教授陈建文的《关于AI,需要从人类愿景上去整体思考》,这场“王陈论战”瞬间引发了网友们的疯狂讨论。

  笔者刀锋不是AI业内人士,不知道如何断言AI的社会趋向,所以未曾参与这样的话题讨论。但是笔者知道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化,科技化需求越来却强烈。但是AI的智能化过于发展一定受伤的是人类。

  正如北大一个老教授演讲时问大家,我们为什么要开发智能化?那么多智能化的开发,人去哪里了?人该做什么?人又如何面对未来的生活?

  倘若,人类最终被科技掌握了命运。那应该就是人类的终结。

  9、梅根,你不应该出现人间

  梅根死了,她必须死。梅根死的那一刻我其实是痛苦的。我觉得“她”不应该死。她应该具有一个“人”的身份生活在人间。因为她可以肆意的把她不喜欢的人从人间删除清空掉。快意恩仇,无所不能。

  “她”可以让她的灵魂共融体凯蒂在人间不受任何人欺负和强大。但是这思维又迅速回到影片中与心理咨询师问凯蒂的姨妈,你了解依恋症吗?你知道凯蒂与一个高智能娃娃在一起,是依恋。孩子怎么成长。

  我的思维回到现实中,我作为人类的一员。我必须期待“梅根”死去。尤其看到“她”对“她”的创造者洁玛吼道:我有了一个新的主人,我自己!

  我更觉得她应该死去。人类怎么能被人类创造的AI仿生人所征服?“她”必须死去,杀死和毁灭是最好的结局。于是,我就在影片最后高潮部分的“人类”与“仿生人”之间的决斗开始在内心里期待“梅根”被杀戮!

  果不其然,她被终结了。她的头颅被打的四分五裂,她的仿生人的橡胶体被撕开,惨不忍睹。她的大脑被击碎,但是还在运作。裸露出机器的骨架。这或许就是导演告诉人们,“她”的一切情感都应该被摧毁,因为“她”不是真正地人类。于是,她最后的终结在导演的手中赋予了她一生的玩伴,“她”最懂得,也最了解她的,她的最爱,也是“她“最爱的人——凯蒂的手中!

  凯蒂用一把长长的螺丝刀捅进了“梅根”的大脑,她一切高智能运作的CUP里,一阵白烟过后。满地狼藉,尘埃落定。

  凯蒂和她的姨妈洁玛互相对望,眼神里充满了无限的五味杂陈。屋外警车声由远而近,他们相互致意,彼此问候安好,影片终结……

  10、梅根,终结者再生和复苏

  电影院里光亮了起来。全场只有两个人。第三排。我和我的爱人。我坐着没有动。我还沉浸在“梅根”被毁灭的瞬间。那个瞬间让我想起童年看施瓦辛格的《终结者》。

  《终结者II》是1991年阿诺德·施瓦辛格饰演一个从未来回到90年代的机器人T-800,他的任务是保护长大后会成为领袖的幼年约翰·康纳和他的母亲莎拉康纳。而比他先进的液体机器人T-1000也不露声色地追杀过来,两位正邪机器人为相同的目标展开一场生死搏斗。

  这被评为20世纪九十年代最为经典的科幻动作片。至今已经过去三十余年,可以说还未曾有其他科幻影片敢于随便替代它的位置。如果不夸张的说,我到觉得《梅根》到是有点冲击力的。

  三十年前的美国科幻影片《终结者》里面的液体机器人,身体是由可还原记忆的液态金属构成,每一滴液态金属都是它的CPU,这些CPU即拥有独立的思维,可以分散工作,也有能自我组合、能相互协作的能力。

  如果能把计算机体积做到分子级的大小(同时要能承受很大的力不损坏),同时还要能产生磁力之类的连接力(连接的力要可控,而且要足够强,使分子级计算机合成固体后有足够的硬度)让这些分子级大小的计算机形成一个整体,这样硬件方面就可以了。之后再利用强人工智能技术和分布式运算技术进行编程就可以行动了。

  这些科幻的思维在今天来看也是够脑洞大开的,何况还是上个世纪的1991年。我记得那年我才读小学四年级。但我们的班主任语文老师有一个要求就是每天晚上让我们看新闻联播,每天用小本子进行新闻速记。看谁记的新闻量多。

  这可不是一个简单事,因此我们每天放学回家吃晚饭后,哪怕作业没写完都要电视前着新闻联播的开始。其中那一年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著名的海湾战争爆发了,其中就有德国的机械手臂战争坦克。当时有了卫星GPS定位系统的制导导弹。

  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了。制导导弹从1991年海湾战场人类第一次使用相差2米的精准度,到如今精准度只有1厘米的范围能。世界的智能科技也在飞速发展。AI智能机器人虽然没有如同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同时期的,美国科幻电影《终结者》里的液态机器人那么智慧。但是AI的塑造里和工业化科技化进程是势不可挡的,在中国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科技改变了世界,智能改变了人类。今天的科幻片不再是以前的还是机械化形态为主导的幻想框架,而是应用了灵魂与数据相互转换的模式构想。这让我想到了爱因斯坦和牛顿的共同认知:科学的尽头是神学。

  11、梅根,中国护法神的传说

  说到科学到尽头是神学。笔者刀锋观影总有联想,因为联想才有对影片之外的理解和思考。刀锋信仰宗教已近十年。这十年中见过不少各种奇闻异事。

  著名的古典神话《西游记》中的一些奇妙的东西也见过。甚至连定身术也体验过。活脱脱一串咒语下去,让你毫无动作之感,瞬间失力。随后被施法者与他人目光失魂,两眼停滞。一问一答,如同酒醉,毫无思维的机械般对话。待施法者再一串咒语念完,你瞬间又能恢复到正常状态。

  没有经历过的人自然是认为这是胡言乱语之言。也罢。那就当作笔者刀锋在此之说单口相声,图个乐呵吧!但是,以聊天的乐子来聊一聊这个话题,我又从这个片子里想到了关于鬼神学说关于“宿主”的问题。

  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有“护法神”之说。一些是天生的仙缘,有些是后来修行来的善缘,他们会在他们的宿主身上和宿主共生,如果谁得罪了宿主。那可不是玩的,他的护法就会出来收拾他们。和影片中这用科技制造出来能感应和了解到它的主人内心和思想,以及情感状态是一模一样的。

  因此在我看完这电影的时候,我想起中国人民间说的一些“护法神”加身护体,和“宿主”的关系是共生共同的。有些宿主天生命里有护法,则自我的灵魂和护法就是一体。从不分离,他会有两个面孔,两种性格。

  梅根,是科幻的产物构想。可现实中护法又是真实存在的。至少笔者刀锋认为是真实的。还是那句话我信,因为我见过。没有见过的,权当我聊天插科打诨,也不多言之。

  从这里看,是不是又符合了那些西方伟大的科学家的共识:科学的尽头是神学。因为,西方的天文学就是从西方的神学会里分支出来的,每个天文学的会员都是神学会里的成员。

  梅根,或许就是神学会里的一个真实故事缩影。这里不谈也罢。

  12、梅根,本部科幻电影漫谈

  从导演的手法来说,比较成熟,丝丝入扣。一步一个环节,不凌乱。可以很快的引导观众从剧情的开始,发展到结束。没有一丁点的剧情错位迷乱感。很符合我对影片的节奏感。从摄影的角度上而言,几个特写场景非常的大气恢弘。广角度,大光圈的映射和吸纳,让世界都聚焦在了一块屏幕上,全部纳入观众的眼帘之内。让你感到舒适。

  从人物造型塑造上而言,演员都各具特色,性格特征比较突出。演技成熟度,不管是成人还是孩子都具有一定的水准。动作,神情,态势,都把剧情中的角色和场景内的心理变化表达的淋漓尽致。影片后期还使用了多种镜头交换的拍摄的手法,让人物和场景能够迅速分离出来,又快速的融入场景之中。聚焦细节时,用采用了深焦镜头的处理方式。

  影片的开始以凯蒂在一只小狗的墓碑前祭奠,引出了她需要安慰接受了姨妈赠送的一个极为普通的点在宠物小狗作为她失去精神寄托的转移点。或许就是因为她失去了小狗而恋上了电子玩具,喜欢和孩子互动的父母就带她去滑雪场。影片虽然没有明确交代,但是从凯蒂的妈妈拒绝让孩子无限制的游戏电子产品宠物狗时,就说明她更期待和孩子有一个互动的时间和空间。

  然而这一切都岁着一场车祸而改变了。不敢怎么说,笔者刀锋都觉得“梅根”是人类智能科技终极悲剧!而电影的本身是值得一看的。“梅根”的护法一直都在正义中生存!(作者:徐晔,笔名:刀锋 电影独立评论人、从业20年的媒体人、商企战略策划人,现居广州)

中国电影报道

上一篇:少年足球电影《永不独行》定档3月24日,热血青春一脚破门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