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银幕数增长,单银幕产出下滑,这个局怎么破

来源:中国电影报道作者:时间:2019-07-07 19:51:02
  根据艺恩数据,初步统计得知:截止6月23日,2019年全国新增银幕数约4357块,新增影院691家。同比去年上半年,银幕增速约为16%左右,增速有所放缓(去年同期增速20%),但仍然以日均26块的速率在高速发展(文章数据都是初步统计结果,最终以官方公布为准)。

  很多人都疑惑,如此高的扩张速度能持续多久?从长期来看,增速放缓、银幕数增长逐渐回归理性是必然趋势。但短期内,银幕高速扩张的状态还将持续一段时间。这是由以下几大原因决定的:

\

  惯性

  影院建设属于重资产项目,并与场地建设同步,一般建设周期为2年。当下新开的影院绝大部分都是前两年就已经定下计划的,这是短期内银幕维持高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受商业综合体开发的影响

  现代化影院总是与商业综合体密不可分,这种业态交叉互补,休闲、购物、餐饮、观影相得益彰的经营理念,吸引了人们一整天的热情,也造就了当下“哪里有商业综合体,哪里就有电影院”的现象。

  根据“赢商网”统计的数据,2019年全国拟开业购物中心项目约982个,商业总体量约8622万平方米。对比近三年拟开业数据看,开业数量再创新高,体量比2018年度拟开业量增200余万平方米。可以预计,尽管电影单厅收入下降,打消了部分外来资金投资影院的念头,但业内在城市商业综合体、城市广场、文化中心内建影院仍大有人在,而且应该会延续2-3年的热度。

  与政策相符

  根据艺恩公布的2019年1季度新增影院分布数据,在同比去年新开业影院的各线城市分布状况,唯独四线城市涨幅“一枝独秀”,同比增加11.3%;对比2018年新开业影院的区域布局格局,西南地区的增势尤为明显,占比由去年的15.6%提至17.3%。

  这与国家政策相符。2018年,国家电影局发布《关于加快电影院建设促进电影市场繁荣发展的意见》,《意见》提出到2020年实现80000块银幕,旨在优化影院布局,解决当前影院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很多中西部城市尤其是偏远地区,多厅影院数量较少甚至没有。政策鼓励影院投资者往这部分地区投建影院,满足当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可以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这部分地区的影院数量还会有明显的提升。

\

  大影院、超级影院,不断突破上限的标准

  从艺恩数据来看,在新开业的影城中,小型影院绝大部分都集中于县和县级市。中型影院仍是当前影院投资首选,估计其占比达不低于60%。但在一二线城市,影院建设的规模标准在不断突破上限。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规模呈变大趋势

  一是影城的座位数有增多的趋势,超过1500座的占有相当的比例,1000座以下的影城逐渐减少。同时一个影城的影厅数量也有增多趋势,15到20个厅的影城越来越多,例如新开业的隶属于湖北银兴院线的长沙市万影汇影城以及中影南方新干线的广州市C+影城新一城影厅数量均超过15个。而超过二十个厅的也有出现。之前,有数据统计全国平均为6.7个厅,一二线城市已超过8个厅。用不了多久,这个数字将翻一番。

  影厅格局的变化

  在一二线城市的新建影院中,高标准豪华影院成为主流。在这些高标准影院中,通过开发商,在规划设计阶段合理布局的是主流,也有地产商在开发商业地产中自建影院,这些现象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可以根据当前影院发展趋势,合理配置巨幕和大幕影厅,形成一个大中小影厅的合理搭配,尽可能地体现大银幕优势的理想状态,更有甚者,配置多巨幕厅的影城也不断出现。

  之前,拥有一个巨幕厅已经可以作为宣传的亮点,而今,一些影城已经开始引进多品牌巨幕,具备杜比影院、IMAX、中国巨幕等两个以上巨幕品牌的影城也越来越多。4D厅、ScreenX等特殊格式的影厅也成为新建影城的标配。总之,当下新建的影城,主打的就是高规格影厅,这已成为投资商快速占领市场的先决条件。这样的认识,引领了影院格局不断优化提升的潮流。

\

  装修、设备标准不断提高

  之前,行内普遍以每座一万元的标准来规划影院建设,因此往往影厅内以简单装修,以满足建声要求为目标,大堂、过道的装修标准也不太高。但现在,情况发生了明显变化,由于投资主体变了,市场竞争格局变了,观众要求变了,导致影院建设标准有了明显提高,如果还是以单座来估算, 2万元或3万元的标准也变得非常普遍。

  具体表现在影厅装修更注重电影文化品味、时尚特色;大堂装修更趋近5星级酒店;座椅更强调舒适性、豪华型;放映设备更注重引进新技术和高配版,配套设施设备:洁具、空调、电梯、橱窗等以及空间布局标准也水涨船高。我们随便了解了一些新开影城,发现其前期投资普遍都达到四、五千万。

  尽管难回本,但增量犹存

  从以上新建影城的趋势中可以看出,影院投资额在不断高涨,过去3到5年的回报周期,现在看来5年8年都不太可能。尽管如此,但可以预见,这样不计投资回报的影城还将不断出现。

\

  一方面,影院以大银幕的优势争夺电影观众已被影院投资者形成共识,影院的规模效应也日趋显现,影片增多,也客观上要求影院有更多的影厅来排映,以满足观众的不同观影需求,规模大、人流量多也为影院其他业务形成导流和合作的筹码。

  另一方面,当下的投资主体以专业公司(院线、电影上市公司等)为主,这些投资者更看重其影响力、口碑以及对产业链的掌控。与这些影城的高投资相匹配的是管理水平和服务品质的提升。这些影城一般都会配备一个专业的管理团队,来提升其软实力。

  当然,这其中也不乏过于乐观者。在武汉著名的武广商圈里,1.5公里内有十来家影城,与当地票房冠军——武商摩尔国际电影城处同一商圈。即便在这样的竞争压力下,还有有人以1000万的租金为代价新建影院。我们粗粗算了一下, 在这样高的租金下,3000万的年票房才仅仅能保证影城正常运营,而2018年,整个武汉年票房在3000万以上的仅有7家影院,可以说回本之路遥遥无期。

\

  很多人说,影院建设已经走到了转折的关卡,即将从野蛮生长期进入成熟工业期。但事实上,以上原因导致短期内,增量数据还是会保持乐观趋势。而高投入也会成会投资方比拼实力、打造竞争制高点的手段。这客观上推动和引领了中国影院的又一次升级换代,也为观众带来全球最顶级的观影体验,但也将推动新一轮的“优胜劣汰”,新的增量一定会“消灭”一部分存量。

  对于新建影城而言,高标准是唯一出路吗

  其实,若非院线、影投要打造的标杆影城或当地消费水平支持,投资者完全没有必要盲目跟风,一味追求高标准。不讲回报的投资是不可持续的。

  对于目前新建影院的主力来说,“特色”可能比高标准更加合适。因此,新建影院要根据周边商圈合理定位,在投入方向上适度调整,合理配置,将节省下的经费着力打造影院本身的特色,丰富影院的功能性。

\

  关店?续存?何去何从

  与银幕增速与影院更新换代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单厅效益。2018年上半年,单银幕产出为57.6万。而2019年上半年,内地电影票房310亿,单银幕产出45.8万,同比下降约20%。与此同时,2019年前五个月观影人数仅为6.89亿人次,比2018年1-5月少了1亿人次。

  从以上数据就可以想象出,隐藏在增量背后的是大批影院的大幅亏损。100万票房以下的影院基本没有生存的可能性;500万票房以下的影城,生存也将相当举步维艰。但目前这样的影院占比还相当高。

  直白的说,对于一些没有竞争优势的影院,未来的路势必更难走。若是看不到前景,比起硬撑,关门歇业是上策,是止损。在这样的形势下,经营不善的影院几乎没有被收购的机会。

  那么对与存量影院特别是那些新建的高投入影院而言?刷掉一批老旧影院就高枕无忧了吗?显然是不可能的。按照当下同质化、打价格战的经营模式,也是无法持续的。

\

  问题及的关键在于“观影人次”,这是中国影院未来发展的关键。这就需要影院引入新的经营理念,从“对电影的经营”转变到“对客流的经营”上来。巨大流量池为影院大数据提供了有力支撑,进而得以精确把握用户画像。从形式、空间、内容上与观众的新需求深度贴合,扩展影院功能,加强异业合作。

  新时代影院的解决方案必须跳出单一影院功能的方向,从以人为本的文娱空间角度增加影院的娱乐文化内容,实现数字化文娱革新,才可能在全行业实现商业化的收入增量而破局。在保存影院的文化主功能下,实现数字化商业文化的扩张,就像诚品书店根本不是以书店赚钱一样,影院也需要更大的生态外延才能发展。

中国电影报道

上一篇:百亿暑期档拉开帷幕,这三大影院营销战略请收好

标签
  • 银幕